李晓亮
这里说的制服诱惑、困惑、迷惑、惶惑,不是什么三俗话题,而是正经严肃的关于警服警械等警用制式服装器械的违规仿冒、非法制贩问题。
“十月一日起,保安禁穿仿制式警服”。这条新闻源于四川省公安厅、省工商局和省法制办联合展开的仿制式警服专项整治行动发布会。以后走在大街上,不用再为银行、小区、单位机关乃至街头巷尾那些似是而非、似真实假、亦真亦假、真假莫辨的“准警服”们,再费心淘神地去辨别他们到底是警察、物管、保安还是城管了。
至少,今年国庆后,你可省去这些辨认麻烦。因为届时,单位内保、物管等社会人员,都不得再穿着仿制式警服,不得使用肩章、胸徽、编号等仿警用标志;而自2016年12月1日起,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得再穿着仿制式警服。
按说,《人民警察法》等早规定,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为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可为何满大街警服泛滥仿冒之势不能断绝?
记者走访发现,“十个小区九个‘警’”,“穿得逼真,才能吓得住贼娃子”。高仿警服泛滥的主因,是被当作防贼防盗的镇宅之宝。对于安保人员来说,警服等制式服装最大的诱惑在于其独特的震慑力。
警用制服非一般的诱惑导致的假警服仿警服泛滥,安保甚至行政执法人员制服的泛警服化倾向,也带来一些社会的困惑和惶惑。真警察忧心山寨警服泛滥,带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辨识和认知混乱,一些素质堪忧的从业者的某些不作为或暴力行为等极端情况,则可能让真警察群体蒙受污名化风险。
以为警服加身,甚至仿警服在身,就有一种超然的震慑效果,这种超出一个正常制服文化和职业内涵的对社会大众不正常的诱惑,其实正是法治语境下理性文明最为困惑惶惑之处。如果包括警力在内的所有公权力运行永远低调内敛规范合法,没有那些超出常规的炫技浮夸,永不逾矩,警服等制服的大众诱惑或许会淡然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