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湖北武当山,紫霄宫赐剑台一带在施工时发生山体滑坡。突然,山上出现1个神秘的“洞口”。出于好奇,几个工人爬了上去。不料发现3件宝物,其中1件还是来自600多年前的“金龙”。
那段时间,武当山一连下了很多天的雨。天好不容易晴了,工人出来干活却遇上了山体滑坡。幸好,大家躲得快,没出什么事。
然而,惊魂未定之时,山上突然出现1个大洞,在云雾中显得十分神秘。有个工人好奇地问:“这山上人杰地灵,会不会真的有仙境呀?又或者,里面会不会藏着什么宝贝啊?”
这话一出,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有人提议要上去一探究竟,有人立刻响应。就这样,几个胆大的工人结伴上了山。
到达山洞后,大家发现洞口很深,很黑。于是,他们打着手电筒,排着队进去了。
走了几分钟后,几人来到1个内室。手电筒往过一照,竟有东西反射出了金色的光。顺着金光走过去,大家惊呆了。
只见,眼前出现1件手心大的龙形金器。那龙虽小,却张牙舞爪,十分威武。
发现金龙后,大家兴奋不已,继续寻找。很快,又发现了1件圆形的玉器,和1件刻着字的石板。
工人们把这3样东西拿出去后,所有人都想要那件金龙。因此,他们还吵了一架。
由于人多东西少,没有办法分。大家决定谁也别要,上报给有关部门。
很快,文物部门接管了这3件物品,请专家鉴定。
专家在对这些文物进行观察后,发现它们是一组“投龙法器”,分别为金龙、玉璧、山简。
金龙是中空的,只有15克。它的长度为11.2厘米,高度为4.7厘米。
玉璧直径为8.3厘米,内径为1.4厘米。
山简乃是石制,高28.5厘米,宽7.2厘米,厚0.7厘米,上面有字。正是山简上的字,破译了这组文物的归属问题。
山简上共有150个字,将何人何时何地将何物投掷到何处是何目的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上面写着:“今谨有上清大洞玄都,三景弟子“湘王”,以今上元令节,开建三景灵坛,启修太晖,元上洞玄灵宝,山东真演教,福国裕民,济生度死,普天下斋计一千二百,分通五书,宵今则行道事。竟投简灵山,愿神愿仙,长生度世,飞行上清,五岳真人,至圣至灵,乞削罪录,上名九天,请指灵山,金龙驿传。建文元年岁次乙卯正月壬申朔十五日丙戌上清大洞经篆法师,臣周思礼于武当山福地告闻。”
也就是说:建文元年,湘王为了祈愿神仙保佑,在上元节那天派人往武当山投掷了“金龙、玉璧、山简”3样东西!
明朝朱允炆时期的湘王,毫无疑问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柏。那么问题来了,朱柏为何要在武当山祈愿,又是因何事而祈愿呢?
这一切要从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为了集权大肆削藩。朱柏作为朱允炆的叔叔,自然是打击之列。
看到侄子如此行事,朱柏心中很是不安。他想到了去武当山祈福,求上天庇佑自己。因此,他特意选了上元节,派人在武当山投掷了金龙、玉璧和山简。
在古代,这些都是礼器、祭器,用于上达天听。事实上我国的名山大川经常有发现古代皇族投掷的器物,比如武则天金简,是投掷在了嵩山。
他们采取这样的手段,目的基本一致,都是依托信仰,为自己祈求庇佑!
可惜,事与愿违。纵使朱柏在武当山投掷了祈福三件套,他也未能幸免于难。
1399年,朱柏被指控意图谋反,建文帝朱允炆降旨问责于他。朱柏十分惊惧,也十分气愤。他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便穿戴整齐,自焚而死。
在他死后,朱允炆不仅怒气未消,还给自己的亲叔叔定了一个“戾”的恶谥。
等到朱棣登基,朱柏才被恢复名誉,改谥为献。
不得不说,皇权斗争实在太残酷了。
600多年后,武当山发现湘王的“金龙、玉璧和山简”,再一次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湘王朱柏曾经的惶恐与无助。
由于明湘王的金龙、玉璧、山简不仅造型精美,还佐证了历史,它们被誉为“武当三宝”。如今,它们被收入武当山博物馆,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