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双十一销售额再次刷新的记录,1207亿的销售额也反映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消费趋势,不难发现,每年的双十一,品牌商都会备大量的货给金鲨银鲨游电商渠道,并且大部分都打上了“互联网”的标签,从手机、电冰箱到电视,无一例外。而今年的双十一的互联网电视的销售数据也可以代表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今天就从双十一数据方面聊聊这两年互联网电视的发展。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用户对于内容的强烈需求
根据艾瑞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研究报告》的数据,虽然智能电视销售增长率2013年爆发后趋稳,但是在平板电视销量中的占比却越来越高,预期2016年将占整个电视市场销量的85%以上,而到2018年将达93%以上,年销售量将超过5200万台,总保有量超过2亿台:
行业界定的互联网电视和智能电视并非指是否能播放或者主要依赖播放互联网视频资源,广义的智能电视包含互联网电视,而狭义的智能电视其实特指传统平板电视增加相关智能模块部分实现可联网播放互联网视频资源,其他方面和传统电视差别不大;狭义的互联网电视指不仅主要用于播放互联网视频资源且设计研发、制造配送和销售体系都主要基于互联网考虑的专有品牌和型号。
乐视基本算第一个纯互联网电视品牌,其后在2013年大爆发后陆续出现了小米、微鲸黑客杰克、暴风、风行、PPTV等多达近20个纯互联网电视品牌,国内一些传统电视品牌也纷纷推出互联网电视子品牌如创维的酷开、海尔的模卡、康佳的KKTV等,经过2、3年的时间早成为了线上销量的王者,占到整个互联网线上销售智能电视数量的70%以上,不仅大大挤压了线下销售渠道,而且将日韩欧多数品牌逼到了中低端出货锐减、高端难以支撑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的困境。
互联网电视最吸引用户的是什么?
行业调查显示,一是价格、二是内容。价格上,相同尺寸和规格的情况下,互联网电视比国产传统电视平均低20%以上,而这个部分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电视品牌基本轻资产运营,更重要的方面是主要基于互联网线上销售减少了2-3层中间商环节,得以取得明显的价格优势;内容上,传统电视品牌在智能电视上以往多半简单实现智能化部分,配置偏低,且重视同牌照提供方合作取得合法资格,内容方面交给用户自主选择安装,而互联网电视品牌基于丰富的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硬件配置往往高出同档传统电视,能实现相对流畅的使用体验,而且更重视内容资源,这其中无论乐视、PPTV等本身就做视频平台起家的,还是小米、微鲸等其他品牌都积极同爱奇艺、芒果、优酷等在线视频资源提供方深度合作,或买电视送视频VIP或提供优惠力度很大的视频VIP购买价格吸引用户,加上UI界面、固件优化等方面比一般传统电视品牌更到位,获得习惯互联网购物体验的年轻人们支持就不难理解了。
用户对于互联网电视的痛点在哪里?
传统电视品牌和互联网电视品牌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
而在快速成长、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之后,国产互联网电视品牌也遭遇一些问题:
1、硬件依赖性强:电视智能芯片主流还是普遍采用Mstar芯片,少数采用高通、AML芯片,只有极个别采用国产华为芯片,几乎没有一家有自主研发制造智控芯片的能力;中高端面板依赖夏普、三星、LG、JDI、群创等日韩和台湾厂商的供应,使用京东方等国产面板的极少,自己有大尺寸面板生产能力的更是凤毛麟角。
2、核心技术不足:不要说相比夏普、索尼,即使相比国内传统电视品牌,纯互联网电视品牌的核心技术积累几乎可以说完全没有,硬件方面基本上属于搭积木式的造电视,尤其是在作为电视至关重要的色彩和画质优化、动态补偿、背光控制等方面只能是方案商给过来什么用什么,同样一块液晶面板、同样的智能处理芯片方案,做出来的电视色彩表现和画面效果差距却比较明显。
3、广告太多:互联网电视品牌的电视产品虽有价格的优势但是越来越多的电视广告也让很多用户不堪其扰,一些电视的开个机都得看半分多甚至1、2分钟广告,一些电视进入本地视频播放器想播放U盘的电影也难逃广告魔爪,还有越来越多的在线视频不是VIP会员的话,片头广告已经长达120秒,这些都让消费者在更新换代电视或者选购第二台的时候可能会不再选择这个品牌。
艾瑞的调查也显示在播放流畅、画面品质、内容丰富、响应速度等几个方面用户满意度乖离度最大:
转型,传统厂商想要“生存”的必由之路
从上面几个方面看,传统电视品牌想要获得线上销量的突破,在互联网电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转型是必由之路。而今年“双11”夏普被鸿海富士康收购后积极转型是国际大品牌第一个推出纯互联网电视的厂商,夏普选择了不做独立子品牌而将设计、开发、合作和销售渠道向互联网电视玩法倾斜做专属系列,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认知度和口碑。
夏普问鼎淘宝“双11”大家电销售榜首,是近年国际大品牌所仅见,这在价格极为敏感的线上销售渠道难能可贵,夏普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这不得不让人回过头来审视下鸿海富士康入主后夏普的变化。
富士康“撑腰”的背后,夏普扭亏之路
说了这么多,品牌厂商想要在中国扎根,必须经过本土化的改变,此次双十一的数据也可以充足的证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夏普作为此次双十一互联网电视销售的黑马,引起了业内的注意,当然,夏普的出色表现,也是可以代表被“富士康”收购后,一次实力的证明,从传统硬件的优势,也逐渐转向了内容方面。
富士康收购夏普后新社长戴正吴推行的全部使用英文解决了中日员工有效沟通的问题、回购夏普总部大楼和回补去年的减薪安定老员工心态;在保障普通员工不减薪的情况下,实行更为严格的成本削减计划,如对高层薪资、用车等调整,建立“赏罚分明”的人事制度,并着力降低夏普物流成本;将原有的各自为政的分公司重新整合,收回委外、降低借款利息,强化各事业体权责等;加大原有产品促销力度和鼓励富士康员工内购来去库存,缩减原有品类繁多的大家电特别是智能电视型号,改善原料采购和软件维护的碎片化。
通过这些措施,夏普半年报(4-9月)近3年首次实现营业利润7900万日元,扭亏为盈,但应该看到,扭亏的实现基本来自于内部的挖潜节流,而且实现增长的主要是家电部门。
新夏普的转型之路
2016年10月中旬云栖大会上郭台铭站台发布的夏普互联网电视选定和阿里巴巴深度合作、双11在天猫和苏宁易购首发上市,这标志着新夏普第一款产品的面世,也昭示了作为百年老店的电视传统品牌夏普开始转型,而且是国际电视大品牌转型互联网电视的首开先河。
硬件上新产品特别是分体系列的两款大屏采用了业内目前几乎顶配、软件上由阿里操刀使用最新的YunOS for TV6.0无广告10秒内急速开机可以说直击很多消费者吐槽的不少互联网电视软肋、内容资源上赠送32个月的优酷VIP会员。
而价格上,整合后的夏普和富士康从以前的外部代工关系变为内部分工合作,一体化带来的是夏普10代线屏幕、调色倍速优化技术等和富士康的物料采购、装配制造、仓储物流等方面的高效低价结合;而互联网电商平台首发销售减少了中间商环二八杠技术节和卖场成本,相比原来线下销售为主的同档产品降了很多,性价比凸显。
2个多月的时间,新夏普可以说首战告捷,不过仅仅是第一场接触战,其他进口品牌集体低迷尚未转型、国产品牌高端电视认可的人少,夏普分体70吋产品创双11大家电单品销量第一应该说主要是看准了以后打了满场对手一个虚弱的结合部,而45吋、50吋产品在同等尺寸规格的竞争中并未能占上风,后续市场策略或后续产品能否改观还需要观察。
内容为王的时代,品牌上在互联网市场上的“敲门砖”
从价格到硬件,互联网产品已经经过了两个时代的变革,而今年的趋势逐渐回归本质:内容,在消费升级的时代,除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外,内容才是吸引他们最重要的因素,小米、乐视、夏普等厂商也纷纷看到了这个趋势,对比之下,低价的策略已经很难成为拉动电视销量的增长因素,以夏普为代表的技术型品牌商已经开始发力,当然硬件的技术还是产品的本质价值的体现,如果硬件比喻成绿叶,而内容与软件就是红花,软硬兼施才是未来互联网的王道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