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7点,苍伟松就要来到编组场,和同事一起开始对“铁蘑菇”进行检查、维修。这是60岁的苍伟松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期间的日常。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苍伟松在编组场内对减速顶双头螺栓进行紧固(谷华 摄)“铁蘑菇”是对安装在股道上的减速顶的俗称,这些“铁蘑菇”事关车辆能否刹住站稳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北站编组场共有19条股道,安装着2766台减速顶。
每台减速顶每年被车轮滚压20至100万次不等,每次滚压对车轮就是一次强烈回击减速顶质量不过关,甚至有可能发生脱轨翻车事故三十余年间,太原北站设备检修车间的减速顶维修工苍伟松,见证了一段历史:减速顶设备从无到有、不断更新换代的发展历程。
苍伟松对减速顶附近的杂物进行清理(谷华 摄)太原北站作为太原局集团公司主要的编组站之一,每天满载着电煤、卷钢、零担货物的货车,都要在编组站内重新进行解体、编组,之后开往全国各地载重货车匀速到达编组场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载重量巨大的货车在“解体溜放”的过程中,极易速度失控,稍有不慎就会将前面的车辆撞坏乃至脱轨“最开始我们都是用铁鞋制动”苍伟松回忆说,“解体一列30个车厢,没有半个小时下不来,就这样还需要18个驼峰调车组人员忙碌,不但效率低,而且安全系数不高。
”
这是减速顶(谷华 摄)1986年,太原北站开始装备了减速顶,苍伟松由制动员转为减速顶维修工苍伟松说,当时车站配置的是点连式减速顶,安全性和调车效率都提高不少不过,这种减速顶也有缺陷,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久,太原北站编组场上2条股道的减速顶频繁发生损坏。
苍伟松仔细观察,分析故障,反复论证,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原因后,苍伟松立即组织同事开展技术攻关,攻关小组提出了改变帽头形状、减小帽头弧度等多个改进方案,并联系到了原设备厂家改进方案得到了原设备厂家技术专家的认可,并投入到了后期的生产中。
检修完毕后苍伟松和同事们离开编组场(谷华 摄)不久后,如今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帽头为“蘑菇”形的减速顶产品问世了新减速装备不但维修方便,而且制动力和安全性都大为提高在多年的检修实践中,苍伟松反复试验,又提炼出了减速顶“望踩撬踏”检修法、减速顶故障维修“九字诀”等,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留给我上场的时间不多了。”苍伟松笑着说,“所以我更要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把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更多年轻人,让自己不留遗憾地退休。”苍伟松说。(记者孙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