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德淇
近期,海南省三亚市荔枝沟菜市场,有商户门面被市场监管部门贴上醒目的“缺斤短两黄牌警告”的大牌子。对此,荔枝沟市场监督管理所回应,警告牌必须挂满三十天,如果改正了就会撤下警告牌,不改正则会继续悬挂。(8月2日中国经济网)
不良商贩短斤缺两、攫取不当利益,历来是市场监管的重点问题,也是普通消费者深恶痛绝的不良经营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更是违反了商业道德原则,破坏了市场公平交易秩序。尽管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已“白纸黑字”明确了罚则,市场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但仍有商家怀揣侥幸心理,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不惜跨越法律红线。
市场管理部门在有不良记录的商铺门面上悬挂警告牌,其效果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失信公示,让欺诈行为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赢得市民的一致好评。于商家而言,此举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有力惩戒;对消费者来说,此举更像是一种温馨提醒,在看到警告牌后自然会提高警惕,谨慎选购商品,避免上当受骗。
警告牌的出现就像是一把放大镜,强化了监管威慑,让整顿市场秩序的效果立竿见影。当下,全国范围内的一些城市,如深圳、济南、南宁、厦门等,也开始实施“黄牌警告”,除了“缺斤短两”黄牌,还有“食品安全隐患”“销售过期食品责令整改中”等黄牌。这些创新方法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差,倒逼商家加强审视和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从而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生活中,缺斤少两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严重背离社会诚信,理应受到处罚。不难想象,一旦商铺被挂上警告牌,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监管部门规定必须挂满三十天,在挂牌期间,商家依然可以正常开展经营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醒商家对此前缺斤短两的行为进行反思,让那些动了歪脑筋的商家付出应有代价;另一方面,可以更好接受公众监督。当然,挂牌警告措施不仅仅是约束不法行为,同时也在提醒各市场主体自觉遵守诚信经营原则。在诚信为本的社会里,多行不义的商家必定自栽跟头,生意也难以长久存续。只有在一个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够实现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局面。
创新执法手段,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与其他监管措施一样,警告牌必须在法治框架内正确运用。“缺斤短两”警告黄牌要挂满一个月才能摘,但摘牌不能单纯依赖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必须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定程序,比如监管部门的明察暗访、市场管理方的意见评价、消费者的反馈等,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各地不妨借鉴这种警告牌措施的成功经验,并与消费公示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如此而为,不诚信商家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消费者的权益会得到更好的保障,市场发展环境也将更加健康有序。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