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正式对外公布。去年的执行情况没必要看了。我们重点来看看2023年计划草案。所谓计划草案,是指黄埔区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本年度指标任务,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编制的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草案计划。简单讲,就是今年要完成的一个大概工作计划。因为是草案,所以有些内容或指标,不一定完成,或有调整。但总体上,是今年以及未来几年工作的重要参考。下面我们把大家关心的重点内容挑出来了,基本也就这么几条。宏大的、说了等于白说的内容,可以直接忽视。1、2023年按照GDP增长7%左右的目标,来推进工作。2、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生物岛“三城一岛”联动发展,加紧谋划黄埔高铁新城、临港经济片区等新功能平台开发建设。四个平台,也就是黄埔重点发展的四个区域,今年各自任务分别为:知识城:争取66项省市管理权限下放,推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打造“一核两心”,加快知识塔、文化塔、智荟塔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推进国际创汇绿谷、财富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马头庄城轨站等重大项目。
知识塔据说就只建这么高了?
科学城:决胜“五年大变化”,全面落实《决战决胜广州科学城“五年大变化”最后一年冲刺工作方案》,全面推进144个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湾区国创中心研发及中试基地、湾区专精特新产业园等重点科技产业园区。海丝城:强化与化龙隧道、沙鱼洲隧道、东江大桥、麻涌隧道等重大交通节点衔接,加快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建设,建成外贸博物馆、“海丝汇”等文旅品牌项目,推进护林路十里数字产业长廊建设,高标准焕发黄埔港“老港口新活力”。海丝城重点在建地标项目:湾区国际创新中心。
解读:知识城和科学城整体表述比较具体,有抓手可依。海丝城表述比较虚,没什么具体重大项目。3、旧改:加快推动复建安置区和公服配套信任筹建、首开先建,确保新批项目“批复即开工”,统筹推动38个项目建设。推动夏港、永和、云埔等老工业街镇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整治。解读:旧改重启加速,是今明两年黄埔的主战场。66个旧改项目中,超过一半加速建设,值得期待。4、完成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建设,推动地铁37号线(一期)规划稳定。加快临江大道东延线工程、知识城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东鹏大道南延线、开放大道北二期、科学城至知识城快速通道、黄埔东路快速化庙头隧道等项目建设;协调加快实施机场二高、从埔高速、增天高速、鱼珠隧道等项目,推动开通运营广州-香港(中港城)客运航线。解读:地铁37号线由于是近几年新谋划的线路,目前规划尚未稳定,需求确认线位走向。地铁6号线东延段、23号线、19号线等线路已完成规划,线路基本稳定,所以未列入本年度草案。相关文章见:广州下一轮地铁,大概就这几条了!5、高质量打造南岗河、金坑河碧道和科学城(小乌涌片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6、全面实施西区振兴,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步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制造业总部经济区。解读:表述比较虚,没啥太大亮点。7、加快建设广州石化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等项目,推动200家企业技术改造。解读:广石化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继续贡献黄埔,大家也别多想了。但如广石化绿色技改项目实施成功,对周边环境会有所改善。8、做大做强广州科学城都市特色商圈、知识城市级商圈,大力引进广东老字号、广州老字号,深入挖掘萝岗香雪等文化品牌,加快黄埔老港码头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广州东部文旅产业新高地。解读:比较虚,无具体抓手。说明之前一些大饼,今年进度依然缓慢。9、全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全年签约产业项目400个以上。安排区重点建设项目240个,年度投资890亿元,全力争取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布局。解读:希望能招到真正的好项目,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多一点新兴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总部项目。10、推进玉岩中学、黄陂小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等校园提升工程,推动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等学校建设,新增中小学校4所、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超1万个,推进本土名校品牌培育覆盖和区外名校资源引进辐射,促进教育资源供给总量和供给质量“双提升”。大力支持高校院所建设,加快筹建黄埔大学和广州交通大学。相关文章见:黄埔大学城,横空出世!11、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新招聘教师近1000名。解读:提个建议,希望进一步提高编制教师比例,解决雇员制教师编制和待遇问题。如解决不了编制,希望能大幅提升雇员教师待遇,比如由目前的年薪约18万提升至22万甚至25万?否则留不住人。教师队伍不稳定,也影响教学稳定,不利于人才引进。12、建成知识城南方医院,推进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进度,建设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新增医疗床位1000张。13、规划新建黄埔区中医医院,加强区属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高标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创新建设名中医工作室,创建国家中医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相关文章见:航母级黄埔中医院来了,顶2个岭南医院14、加快发展政策性住房,新增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住房)不少于9000套,增加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人才住房政策,推进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制定,建立封闭式流转制度。往期相关文章
读懂黄埔,看黄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