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谈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有问话,就有回话交谈中,对方会时不时向你抛来一个难题,需要你解答,能不能接过对方的话头,天衣无缝地给出回答,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效果,也决定着你能否掌控沟通的话语权解数学题需要借助公式,其实回话也不例外。
遵循说话的入门准则,把握回话的中心要领,开口回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回话前在心中打好腹稿如果在与人交谈时,必须在极其短的时间内回答别人的问题,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及对别人的要求,那么你千万不能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回答,那样往往会使你的回话语无伦次、答非所问,不是闹出笑话,就是陷入窘境,使沟通受阻。
因此,在回话之前,应当就别人的话题快速地在大脑进行一番过滤、思考,并在心中打好回答的腹稿,想明白怎么向别人回话,回答哪些内容,怎样回答对方才能够理解和接受1.信心十足地说出要点所谓的“要点”,就是你与对方交谈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为了使对方依赖你,对于完成你的要求或实现某一目标充满信心,所以你一定要信心十足地说出来对于对方的行动要求,必须以乐观而坚定的语调,直率地强调出来为了获得较好的交谈效果,在回话时,你一定不能畏缩而要信心十足。
对于你真挚的陈述,对方听了一定会感动,并做出相应的回答2.具体而准确地叙述要点当你要求对方做一些什么事情时,必须进行准确精当、简明扼要的叙述,因为对方只会做他们明白理解的事情他们既然要依照你的话采取行动,那么你就得准确而精练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3.使对方明白采取行动不管你回答的是哪一种问题,你的目的就是要把问题的要点以及期望对方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以便让对方容易理解,这样才能够让对方顺利展开行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妥善的方法就是把关键部分具体地说出来。
如果在说话时,你能够具体地为对方提示事情的关键和问题的要点,那么你就要比其他人更容易和别人交谈,也更容易使对方感动“请把发给客户的商业信函尽快寄出去”比起漠然地对下属说“去把发给客户的商业信函打印出来”更有效果。
到底以肯定的方式叙述要点好,还是以否定的方式叙述要点比较妥当?这一点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你能把你的观点叙述清楚、表达准确即可但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做出这一决定回话要明白晓畅有的人说话喜欢故弄玄虚,附庸风雅,用词华丽,追求深奥,以为这样才显得自己有学问,有派头。
其实,这样不但使自己的话语让人难以理解,而且还增添了沟通的难度,很令人讨厌,应引以为戒人际交往中,与人交谈,回答别人的问话,一定要做到口齿清晰,语义清楚,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我们讲究回话的清晰、通俗性,是指说出的每一句回话不但要生动、巧妙,而且还要明白、易懂,使人乐于接受,语言表达要大众化。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语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深入浅出违背这两点,你的回话不仅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甚至还会造成各种误解不少人在交际会话过程中,会犯一些这样的错误,或是喜欢说一些难懂的话,用一些偏僻、文绉绉的字眼,显得自己多有学问似的;或是出口成“脏”,并已成为习惯,不但不以为耻还自鸣得意;或是使用一些对方听不懂的文化和历史典故,还误认为对方会觉得自己说话高雅、很有修养。
例如,与一个文化层次不高的人交谈,当对方谈到天气情况时,你回答说:“雨后万物更新,令人心旷神怡”尽管本人挖空心思,咬文嚼字,但对方却不知“心旷神怡”怎么解释,还是“雨过天晴,空气清爽,真痛快啊!”较好,既亲切又易懂。
如果对方个性很强,对一些难懂的话他又能立刻明白的话,那么他可能会感兴趣,觉得“这小子可真行”如果对方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定会反感地说:“你到底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有人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推销员,喜欢在会话中用一些不常用的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虽说言语丰富是一个优点,但是,如果对方听不懂,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和难为情。
因此,回话中有习惯用外来语怪癖的人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不正常的话,估计对方可能听不懂但又不能不说时,该怎么办呢?那就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用较温和的方式表达在与别人谈话的过程中,除非是难懂的专有名词,一般来说应尽可能使用忠实本意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这样,你的每一句回话才能使对方感到亲切,才能让对方接受。
回话要简短有力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如果一个人说起话来长篇大论,这就说明他也不甚明了自己说些什么我国有句俗语叫,“蛤蟆从晚叫到天亮,不会引人注意;公鸡只啼一声,人们就起身干活”的确,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是说话最多的人,话贵在精,多说无益。
因此,回话简短有力,不拐弯抹角,旁生枝节,必须抓住精髓,才能一语中的日本一家大汽车公司的经理,想订购大批用于车厢内坐垫的绒布有三家商店,送来了货样,想承揽这笔大生意经理看过这三家商店的样品,便约定一个日期,请这三家商店派人去商谈。
因为这是一笔大生意,所以这三家商店,当然各自选取口才好的职员前去甲、乙两店派去的人,都是长于言谈的人,丙店所派的人,口才也很伶俐,然而这一天他竟不幸得了喉病他要是因病请假,那么眼看一笔巨大的生意因自己而失去,未免有些对不起店主;如果前去应命,那么,他患着喉病,又不能开口说话。
犹豫半天,他还是去了到达后,他看到甲、乙两店所派的职员,口若悬河似的说着话,把他们自己的商品,形容得天上少有地下绝无他没有办法,只好用纸写道:“我今天有着喉病,我不能说话,就不说了,反正货您已看过了,我说多了也无用处。
”可没想到那家汽车公司的经理竟说:“那不要紧,我来代你说吧”真想不到,这位经理竟帮他把自己店的货物分析得一清二楚于是,丙店最后自然而然地接下了这笔巨大的生意上面这个例子,虽然有些偶然,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在交谈场合,有的人滔滔不绝,用语言的触角抓住了每一位听众,自然令人钦佩;有的人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几句话,犹如一粒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同样值得称道换个角度说,如果简短的回话更有力,或同样有力,又何必长篇大论呢?回话越简明越好。
有些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说了很多话,但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以致听者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仍然不知道他想说明什么如果你有这种毛病,一定要自己矫正矫正的最好办法是,在回话之前,先在脑子里做一个初步的计划,然后再把计划要说的东西讲出来。
我们常讲“言为心声”,“真心”自然不需要过多“表白”如果你在回话时能措辞简洁、生动而又贴切,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位交际明星、沟通高手回话要真诚恳切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回话真诚的人,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你说得多么流畅,滔滔不绝,而在于你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让人信服和尊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回话和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进而听从你的说服。
我们对别人说的每一句回话,都应当能够使对方心悦诚服回话不是敲击铜铃,而是敲击人们的“心铃”“心铃”是最精密的乐器因此,聪明的回话者总是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振奋之、感化之、慰藉之、激励之,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之灵魂,使听者闻其言,知其意,见其心。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说话真诚著称他14岁时参加殿试,真宗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回答说:“我10天以前做过这个题目,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外出个题目吧”真宗见晏殊这样真诚,感到他可信,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书写文章有一天,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宫官,许多大臣不解真宗对此解释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他的兄弟们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合适的人选。
”晏殊向真宗谢恩后说:“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真宗听了,越发赞叹他的真诚,对他更加信任不论是日常交往和沟通,还是演讲、推销等场合,如果你的回话缺少诚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即使你的话语华丽漂亮,也如同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很美丽但毫不鲜活动人,缺少魅力。
因此,把你的真诚注入你的日常交流和回话之中,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当听者感受到你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收你讲的内容,彼此之间才能实现沟通和共鸣回话要首尾一贯首尾统一,前后完整,这是对回话逻辑的一大基本要求。
只有首尾统一,前后完整,回答才严谨完整,才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伊索,年轻时曾经给贵族当过奴隶有一次,他的主人设宴请客,客人都是当时希腊的哲学家主人命令伊索备办酒席,要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准备了一席“舌头宴”。
开席时,主人大吃一惊,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您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备办最好的菜肴,而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难道不是最好的菜肴吗?”客人们都被伊索说得频频点头,哈哈大笑起来。
主人又向伊索吩咐道:“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宴席,菜要最坏的”可到第二天开席时,上的菜依然全是舌头主人一见此状,便大发雷霆伊索镇定地回答道:“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而出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
主人被伊索弄得无言以对从一个方面去考察,舌头的确是最好的;而从另一方面去考察,它又是最坏的,舌头正是“好”与“坏”的统一体伊索正是把握了“舌头”这一事物的矛盾属性进行辩论,从而征服了对手,同时留给了人们以深刻的理性思考。
在回话中,回话者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回答的话要保持同一、首尾一贯,不能前后抵触,相互矛盾,以免授人以柄,给自己带来被动我们要想正确、恰当、严谨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展开说服,赢得辩论,就必须使自己的回话保持思想的确定性、首尾一贯性,这是对说话者最基本的要求。
善用比喻,生动回话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式,是语言形象化的手段,由于它取喻明理,以此喻彼,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拟象的描绘糅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示,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因此,比喻能使自己的话语和表达充满风趣,生动形象。
有个人对梁王说:“惠子说话总爱打比方,大王若不许他打比方,他就不会说话了”梁王说:“是这样”第二天,惠子参见梁王,梁王对他说:“我希望你直言说话,不要打比方”惠子说:“如果有人问,‘弹’是什么样的东西,得到的回答是,‘弹’的形状就像弹。
您说这样的回答明白吗?”梁王答:“不明白”惠子说:“如果有人这样回答,‘弹’的形状像一张弓,而且是以竹子做弦,这样您明白吗?”梁王说:“明白了”惠子说:“这就是用人们所知道的,说明人们不知道的,为的是让人们听明白。
您现在不让人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道理,这怎么行呢?”梁王答:“你说的有道理”上述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打比方”在回话和表达中的作用“喻比术”,就是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道理,折服对方的一种论辩方法它类似联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和道理来说明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和道理。
在回话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以浅喻深,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博士学位后,还不能立即开课,因为她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从事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希尔伯教授的赏识在一次会议上,爱米?诺德能否成为讲师的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希尔伯特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该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澡堂!”这一句话,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使用比喻回话术,可以从正面设喻,说本体是什么、像什么;也可以从反面设喻,指出本体不是什么、不像什么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一次,他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做了详尽严谨的论证,听众还是不得要领。
这时,有人问加里宁:“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加里宁乘机反问:“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脚还是左脚?”全场静默片刻,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农民代表们都笑了比喻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生僻为通俗,又能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在回话和表达中,如果能运用贴切的比喻,则能化难为易,易为听众所明白成功地运用比喻方法,不仅可以给人以神奇的想象,而且使自己的回答语言具有所向披靡的说服力排比组句,震撼回话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成串地表达相关或相连的内容的一种句式。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自己的回话内容严谨整饬,气势流畅贯通,感情深厚饱满鲁迅先生在《“友邦惊诧”论》中严厉批驳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时,这样写道: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鲁迅先生连续用三个句式相似的“不惊诧”,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友邦人士”的丑恶嘴脸,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国民党政府的恶意诽谤。
这种逼人的气势与严密有力的说理,是与恰当运用排比句分不开的运用排比可收到言语规整、语气协调、感情贯通、表达流畅的修辞效果在演讲、开会、论辩等场合,恰当地使用排比,有利于形成一种势如破竹、排山倒海的气势抗战初期,在举国上下强烈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进行抗日的形势下,陈毅同志代表共产党在赣州同国民党46师政治部主任谈判。
谈判中,这个政治部主任狂妄叫嚣:“无所谓国共合作,这种说法英美不习惯”对此,陈毅同志怒不可遏,声色俱厉地回应:“你究竟代表谁?代表英美吗?你若是代表英美,你就没有资格同我谈判!我们的队伍要下山,你挡不住!进赣州,你挡不住!中国有共产党,英美也挡不住!形势变了,你们的脑袋也得变!”。
陈毅同志这里连用三个“挡不住”,排比构句,气势磅礴,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展示了非凡的雄辩才能语言技巧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体现着说话者对回话内容的表达能力,所以具备并不断提高语言技巧,是确保回话有反驳力和说服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运用排比,可以全方位地表达各种感情,喜悦、痛苦、亲切、庄重都可在其中产生,使回话效果展示得也更为突出正反比照,鲜明回话将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就是正反比照的表达技巧在回话过程中,运用对比,能凸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制造鲜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