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尹双红
“这里真的是黄土高原吗?”9月11日,站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的观景平台上,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发出声声惊叹。极目远眺,不见黄土,只见绿色从脚下一直蔓延到天边,目之所及,塬上尽是一片青翠。
“这可不就是黄土高原嘛!我们南沟村民用很多年把黄土高坡变为绿水青山,又用七八年时间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如今的金山银山!”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言语里难掩自豪之情。

安塞区位于延安市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曾几何时,29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土流失面积达2832平方公里。南沟村也因自然条件恶劣,风沙漫天,水土流失严重,群众收入十分有限。有村民回忆道:“过去的南沟,就这么个地,种的多收的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上世纪末,南沟村生态治理正式启动。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20多年来,南沟村按照“沟道打坝、梁峁整地、山坡绿化”的思路,先后绿化荒山荒坡1. 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7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0%,实现了“秃峁峁变绿海,沟道道赛江南”的生态巨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好了,致富道路也就宽了。2015年,南沟村全面启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村民赵永东流转了20亩土地开始种植苹果。从山上望去,赵永东家的果园上空整齐地架着一层防雹网,极大地提高了果树抵抗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装防雹网、水肥一体化系统、大数据监测平台……近年来,南沟村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区不断引进新技术,为果园提供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得益于现代农业,南沟村的苹果色泽艳丽、口感脆甜,售价越来越高。望着自家的果园,赵永东掰着手指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开始技术还不行,管理不好,年收入大概3万元,这几年加上在村里打工,一年能挣十来万元,每年都有增长。”

除了种植苹果,有的村民还在果园、民宿打工,还有的村民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办起了农家乐……南沟村人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产量低、收入少,只能解决温饱的日子一去不返,如今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房住、有活干、有钱挣,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4653元提高到如今的近2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